一则工信部传闻,这个卡脖子技术被聚焦,工业气体概念股悉数大涨


据传,工信部将召开工业气体“卡脖子”问题协调工作会议的通知。

3月10日,工业气体板块午后异动,凯美特气封板,中泰股份华特气体深冷股份金宏气体等跟涨;消息面上,传闻工信部将召开工业气体“卡脖子”问题协调工作会议的通知。

工业气体是啥?

工业气体是指工业生产中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产品,作为现代工业的基础原材料,被誉为“工业的血液”。主要应用于冶金和化工行业,同时在新型煤炭化工、医疗、电子等行业拓展需求。其产业链主要包括四大环节:原材料和设备、气体生产制造、气体存储和运输、以及下游应用。

工业气体的供应模式分为零售供气和现场供气。

零售供应模式下,供应商通过采购、提纯、分装等工艺加工后向客户配送销售瓶装气和液态气;现场供应模式下,气体供应商一般在客户生产工厂附近修建气体工厂,通过管道供气,供应商拥有并为客户运营该工厂。

用途:下有钢铁,上有半导体

现场制气主要服务于钢铁、化工等大型工业企业,其项目投资额大,供气量大且稳定,对企业的资金实力、运营能力等均要求较高。中国工业气体市场中,较早发展起来的就是以现场制气为主要供气方式的大宗集中用气市场。

目前国内大型现场制气市场形成外资巨头、国内专业气体供应商、空分设备制造商共同竞争的局面,竞争较为激烈。其中,外资巨头如林德、法液空、空气化工、梅塞尔等在现场制气市场占有较大优势;

不过,随着国内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盈德气体、宝钢气体等国内专业气体供应商凭借本土化优势也占据了一定份额,且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国内大型空分设备生产企业如杭氧股份、四川空分集团等也开始由单纯的设备制造商向大型现场制气供应商转型。

零售供气场多服务于新型产业,产品种类丰富;近年来,随着国内电子半导体、光纤通信、先进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食品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兴分散用气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这一市场的特点是客户对单一气体需求量相对较小,但对气体品种需求较多,供气方式以零售为主。

在特定区域内,零售气市场的竞争企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将现场制气项目生产的富余气体对外零售的企,一类是专门从事瓶装、液态气零售业务的企业。

据悉,基于未来几年中国大陆地区半导体、显示面板等主要电子元器件的新增产能较多,以及电子化工材料的进口替代需求强烈,国内电子气体行业将迎来高速增长。

全球市场超千亿美元,中国市场快速增长

全球工业气体需求的主要市场仍然是北美和欧洲,但增速显著放缓;亚太地区近年来发展很快,已经成为拉动全球市场增长的主要引擎。2018年全球工业气体市场规模超过1200亿美元,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达到1350亿元,在全球市场的占比提高到17%。

2010~2018年全球工业气体的市场规模年均增速约 9%,同期中国市场的年均增速约为16%。中国工业气体市场增长潜力大。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工业气体市场规模的年均增速约7~8%,中国市场规模的年均增速在10%以上。

随着电子气体在电子产品制程工艺中广泛应用于离子注入、刻蚀、气体沉积、掺杂等工艺。电子气体在电子行业的地位日益凸显,电子元器件的性能优劣与电子气体的质量息息相关。基于未来几年中国大陆地区半导体、显示面板等主要电子元器件的新增产能较多,以及电子化工材料的进口替代需求强烈,国内电子气体行业将迎来高速增长。

国内龙头初具规模

国内市场中,国内本土工业气体企业有数千家,普遍规模小,且多为从事普通工业气体零售、充装的气体公司,业务单一、区域限制明显,同时又受限于设备、技术、资金、物流等方面因素,企业发展存在较大瓶颈,行业竞争激烈。

不过,国内普通工业气体市场存在较大的市场整合空间。一方面,随着市场规范要求越加严格,大量不规范的小型企业将面临整改或关停;另一方面,由于普通工业气体存在运输半径限制,区域内规模较大、综合服务能力较强的气体公司将主动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进行渠道、客户等的整合,不断完善区域内网络布局,同时拓展业务区域,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据统计,我国的人均工业气体消费只有美国的 1/26,不足西欧与澳洲的 1/20,与南美和东欧国家也有较大差距。此外,我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的全球份额远低于我国工业制造产值的全球份额,2017年我国工业制造产值占全球工业制造产值的27%,而我国工业气体的全球市占率仅为17%。中国工业气体市场充满活力,未来几年将有几套大型气体装置投产,增长潜力较大。

文章内容摘取自东兴证券的《工业气体行业:渗入高精尖,老树发新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资讯中的内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做出保证。投资者不应将本资讯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以本资讯取代自己的判断。

本文内容和观点不代表选股通APP平台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在任何情况下,选股通APP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联系微信二维码 联系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