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是指一个时间单位内对某项交易成交的数量。一般情况下,成交量大且价格上涨的股票,趋势向好。成交量持续低迷时,一般出现在熊市或股票整理阶段,市场交投不活跃。成交量是判断股票走势的重要依据,对分析主力行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一、成交量含义:
1、说明个股的活跃程度与对当前股价的认可程度。个股的运动一般都经历盘旋———活跃———上升———盘旋———下跌———盘旋的循环过程,作为股价运动的第二阶段,即通常所说的股性被激活阶段,也就是成交量活跃的过程。当一只个股处于底部蛰伏期时,其市场表现不活跃,该阶段的成交量低迷。股价的上升必然导致获利盘与解套盘的增多,多空分歧加大,相应地,股价的进一步上升需要有更多能量的支持,而活跃的成交量正是对该现象的客观反映。多空双方对股价的认可程度分歧越大,成交量也就越大。
2、成交量的活跃还与个股突破后的爆发力度有关,表明市场的内在强度。换手率越高,参与的投资者越多,一旦市场向某个方向突破,原来巨大的多空分歧因一方的胜利使市场产生一边倒,迫使另一方返身加入,这种合力足以使市场产生巨大的波澜。
3、个股的活跃程度反映了进入该股中的主力是新主力还是老主力,主力的资金量如何,有助于加强对主力控盘程度的判断。新主力介入时,由于介入控盘过程较长,成交量会相对活跃,而一旦进入控盘阶段后,主力又难以容忍其它投资者跟庄,不会长时间在其成本区域附近徘徊,会迅速拉高,这就会产生第一波的上升行情,即性质上为脱离成本区的行情。期间最主要特征是距离长期底部区域不远,即前面所论述的低位盘整。而一旦脱离成本区域后,股价还会产生中级调整,这时调整可能以横盘为主,而最终的结果是在经过中级盘整后,股价继续向上,即整体走势呈现之字形形态,或者说,波浪理论中的主升浪阶段就是该阶段的真实反映。需要指出的是,与底部区域的盘整相比较,脱离成本区域后的盘整阶段成交量会相对较小,但也满足我们所定义的盘整,这种盘整一般属于老主力所为,其后股价的上升空间则取决于第一波行情上升的力度等因素。
4、由于个股的流通盘、总股本都不相同,为便于考察,用换手率指标可对个股的活跃程度作出比较,需要指出的是,个股单日换手率意义不如一段时间累计换手的参考价值大,当然超短线投机者可能更加关注日换手率。当周放量是个股启动的信号,周成交量是前一周成交量的3倍,可谓急剧放量,放量不涨是盘整阶段的主要特征,个股上涨的条件已经基本孕育成熟。
二、成交量K线应用
1、价格随成交量的递增而上涨,为市场行情的正常特性,此种量增价涨的关系,表示股价将继续上升。
2、股价下跌,向下跌破股价形态、趋势线、移动平均线,同时出现大成交量是股价将深幅下跌的信号,强调趋势的反转。
3、温和放量。个股的成交量在前期持续低迷之后,出现连续温和放量形态,一般可以证明有实力资金在介入。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就可以马上介入,个股在底部出现温和放量之后,股价会随量上升,量缩时股价会适量调整。当持续一段时间后,股价的上涨会逐步加快。
4、股价随着缓慢递增的成交量而逐渐上涨,渐渐的走势突然成为垂直上升的爆发行情,成交量急剧增加,股价爆涨,从K线上看,明显形成变轨,同时配合形成成交量急剧放大则一般判定为加速赶顶的过程。当然股价在趋势的作用下仍然有继续上涨的动能,但是如果一旦没有足够的资金接力,则股价随时都有转势可能。
5.突放巨量。这其中可能存在多种情况,如果股价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上涨过程后放巨量,通常表明多空分歧加大,有实力资金开始派发,后市继续上涨将面临一定困难。而经历了深幅下跌后的巨量一般多为空方力量的最后一次集中释放,后市继续深跌的可能性很小,反弹或反转的时机近在眼前。如果股市整体下跌,而个股逆势放量,在市场一片喊空声之时放量上攻,造成十分醒目的效果。除别强势个股外,其他无资金接力的个股往往持续时间不长,随后反而加速下跌。
6、成交量也有形态,当成交量构筑圆弧底,而股价也形成圆弧底时,往往表明该股短期见底,后市将出现较大上涨机会。
三、成交量变化规律捕捉牛股
量在价先行。成交量的分析可以说是技术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洞察成交量的变化并掌握其规律,才能对个股的买卖点把握得恰到好处。
1、上升过程中成交量表现:
一只个股在下跌周期结束并经历了长期的盘整之后,就开始进入一个新的上升周期。通常个股的上升过程会以五浪运行,包括三个上升浪和两个调整浪。
第一上升浪和第三上升浪中成交量的表现:在股价上升初期即上升一浪刚刚开始时,此阶段个股的成交量会较构筑底部时的成交量温和放大,说明市场主力正式开始积极运作,推升股价向上。此时,投资者可积极大胆介入。有时,一些个股构筑历史性底部完成后,股价启动时会放一根标志性的巨量,此后股价一路缩量上涨,表明机构已经高度控盘,筹码锁定情况良好。遇到这种情况,投资者应该在股价启动第一时间内积极介入。
第三上升浪是股价上升过程中的主升浪,这一浪是股价涨幅最大、运行时间最长、人气最旺的一浪,在这一阶段成交量很活跃,但也有一些个股在第三浪启动时成交量温和放大,而随后量能会随着股价的一路上升而萎缩,这也表明主力控盘程度已经相当高。在这一阶段投资者在股价没有出现急速拉升及成交量未出现异常变化的情况下,可寻找适当机会介入。
股价在第一浪和第三浪结束的高点处,往往会出现阶段性放量的特征,是因为股价经过一段时间的上升后,获利盘和解套盘开始兑现,抛压不断加重,阻止了股价的进一步上升,从而使股价出现二浪和四浪的调整。在这两个调整阶段,成交量均表现为由高峰处开始逐步萎缩的特点,当股价萎缩到阶段性地量水平时,表明市场浮筹已经被清洗,股价有望在新增买盘的推动下重新上涨。
股价上升周期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为第五浪,这一阶段股价会继续创出新高,在股价达到高点后会出现宽幅剧烈震荡,成交量也会较前两个上升阶段明显放大。此时主力通过剧烈震荡达到出货目的的意愿已经越来越明显,投资者在此阶段则不应再留恋市场,尽早择机出局为宜。
2、下跌阶段成交量表现:
当市场或个股的五浪上升结束后,市场将进入下跌趋势。但正所谓“牛市总在疯狂中远去”,经历了前期的暴涨之后,大部分投资者在思维惯性的作用下并不认为一波行情已经结束。另外在下跌初期,由于大多数人对市场下跌的性质也难以判断,所以市场观望气氛较浓,这一阶段不会出现太大的成交量。但市场从来不会因为你的犹豫而伸出友善之手,相反,“站得越高、跌的越惨”。
随着市场的继续调整,部分资金意识到市场已经趋弱,开始寻找反弹出货的机会,如个股或大盘跌破颈线位或平台破位,在回抽颈线位或平台的时候,许多止损盘就会抛出,形成放量下跌的特征。当一些止损资金出逃后,市场将进一步下跌,即进入中期下跌阶段,在这一阶段许多投资者遭受深度套牢,于是割肉盘就很小了,外围资金由于市场在下跌中也处于谨慎观望状态,因此,买盘也很小,所以在下跌中期的成交量一般不会很大。但此阶段确实投资者最为难熬的时光,一方面随着股价的节节走低,眼睁睁看着利润被吞噬,另一方面却在心里有意无意的回避下跌,总是幻想股价能够再次攀升回到以前的高位,最终只能自怨自艾,在犹豫中自食其果。
在下跌末期,市场由于各种利空传闻的影响,会对一直坚守的套牢盘造成影响。这些资金由于害怕市场继续深跌就会割肉,大部分后知后觉的资金会在这时候选择卖出,这种现象出现时说明市场离底部不远了。此时,反而会有一些先知先觉的资金提前逢低吸纳部分筹码,形成阶段性放量。最后,机构可能会利用收集到的筹码刻意进行打压,使股价再创新底,这时形成一个真正中长期底部区域。大的主力资金将在这一区域逢底吸纳筹码。这个阶段的成交量与前期下跌过程中的成交量相比有明显放大迹象。市场的活跃程度开始提高。当主力建仓完毕后,市场将重新步入上升,从而完成股价从上升到下跌再到上升的循环过程。
四、K线组合:
当一个个股满足了时间、空间、能量条件时,表明市场已经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而K线图能为我们指出这种平衡倾向于多空双方中的哪一方,点明突破方向。大部分牛股在其诞生之初,其各方面的走势必定是完美的。而未能成为牛股的个股在走势形态上却各有各的缺陷。从多个侧面考察个股的走势,相对而言,由于K线具有的与生俱来的对市场高度敏感的特点,使其具有较高的实际操作指导价值。应用K线图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股价突破的短线时机。
同时,以上K线组合发生在盘整区域的相对位置也对股价突破与否具有先行指示意义。事实上,这也是对盘整区域高位放量突破的补充。一般,一只个股在上升之前的盘整区,就已露出突破的端倪。但在突破之前的微妙状态下,这种信号又难以为市场所察觉。据大量的图表观察,事实上,当K线组合发生在盘整区域的中位线以上、箱体之内时,K线组合就已提前指出市场的方向,这与放量位置距离箱体顶部距离可相互参考,互为印证。股价可以骗人,而成交量却难以骗人,没有成交量支持的股价运动是空虚的价格运动,而成交量放大、股价却不大涨的个股,则只能是主力的压价吸货行为。K线图与成交量的结合使我们对量价配合良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