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AI搬上太空,北京“太空算力”规划出路,海外巨头也在布局


已成为破解地面算力能源、散热等困境的战略性方案。今日重要性:✨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北京拟在700-800公里晨昏轨道建设运营超过千兆瓦(GW)功率的集中式大型数据中心系统,以实现将大规模AI算力搬上太空。

根据规划方案,数据中心系统由空间算力、中继传输和地面管控分系统组成。数据中心建设分为三个阶段:2025年至2027年,突破能源与散热等关键技术,迭代研制试验星,建设一期算力星座;2028年至2030年,突破在轨组装建造等关键技术,降低建设与运营成本,建设二期算力星座;2031年至2035年,卫星大规模批量生产并组网发射,在轨对接建成大规模太空数据中心。

国盛证券认为,太空算力技术不但前沿,且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及商业落地价值。如Starcloud计划在太空中建设首个千兆瓦级别数据中心;北京星空院轨道辰光完成首轮融资,核心任务是在地球晨昏轨道发射部署算力卫星,组成太空数据中心;中国ADASpace与浙江Lab合作推出的“三体计算星座”已发射首批12颗AI卫星,算力预期每秒可完成高达百亿亿次运算等均说明,太空算力或将进入工程性落地阶段,未来具有较强的商业落地确定性。

太空算力已成为破解地面算力能源、散热等困境的战略性方案。英伟达、亚马逊、等AI巨头对其布局已初步说明了这一趋势,海内外巨头的加入和政策出台或许将加速这一领域的发展进程,相关投资将开始显现。

公司方面,据顺灏股份上市公司互动平台表示,

顺灏股份:持有北京轨道辰光科技19.30%股份,标的主要业务是通过将算力卫星发射至晨昏轨道,组建太空数据中心,为客户提供算力服务。

普天科技:公司生产的印制电路板(PCB)和晶体谐振器等产品,已可应用于卫星互联网行业。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资讯中的内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做出保证。投资者不应将本资讯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以本资讯取代自己的判断。

本文内容和观点不代表选股通APP平台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在任何情况下,选股通APP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联系微信二维码 联系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