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 | 9月15日主题前瞻


1、八部门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2025年有望成为L3落地元年。
2、国常会通过条例,促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升级。
3、大基金三期首个项目浮出水面,投向半导体设备。
4、三年装机目标出炉,新型储能迎新机遇。

明日主题前瞻

1、无人驾驶 | 9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通知。《方案》提到,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推动道路交通安全、保险等法律法规完善。《方案》称,深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加快网联基础设施和云控平台建设,鼓励汽车前装V2X、5G等高性能通信模块,加快推进北斗系统规模化应用,促进物流、环卫、出行服务等多场景应用,鼓励重点地区逐步拓展跨区域协同应用。

点评:分析认为,当前高速NOA功能已成为主流车型标配,价格下探至15万元以下,同时技术进步带动价格下探与智驾市场扩容,城区NOA正进入15-20万元区间。城市NOA预埋装配率稳步提高,中国L2级智能驾驶渗透率已经达到50%,具备向L3发展的技术和硬件基础。2024年首批L3试点车企和试点城市名单的公布,相关政策亦在逐步突破,2025年有望成为L3落地元年。随着我国智能驾驶行业加速发展,细分领域公司望迎来发展机遇。

2、创新药 | 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管理条例(草案)》。会议指出,要推动我国生物医学技术创新发展,加快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升级,着力塑造发展新优势。要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依法规范临床研究,保障临床应用质量安全,有效防范各类风险,确保创新成果更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点评:目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技术创新与政策红利共同驱动行业变革。2025年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5万亿元,占全球生物医药市场比重超10%,成为全球第二大创新药市场。技术创新引领变革,AI将药物研发周期缩短30%以上,靶点发现效率提升30倍,2028年AI设计药物占获批新药比例超15%。政策与资本双重赋能,创新药审批周期缩短至6-8个月,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支持创新药;2024年生物医药领域IPO募资额同比增长35%,港股18A和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为未盈利企业打开融资通道。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政策、技术、资本三重驱动下,创新药、基因治疗、AI制药等领域将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3、半导体 | 大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的首个项目浮出水面,其子基金国投新集将以不超过4.5亿元认缴拓荆科技(688072)子公司拓荆键科新增注册资本192.1574万元。拓荆键科现已先后推出了晶圆对晶圆混合键合设备、晶圆对晶圆熔融键合设备、芯片对晶圆键合前表面预处理设备、芯片对晶圆混合键合设备、键合套准精度量测产品、键合套准精度量测设备、永久键合后晶圆激光剥离设备等产品。

点评:东方证券认为,连续两个季度国产半导体设备已展现出了超越总市场增速的强劲增长趋势。代工产能稼动率饱和反映了产能扩充的充分需求支撑,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长期规模有望维持在400亿美元以上,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4、储能 |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为: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即180吉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点评:分析认为,从政策变动的趋势来看,储能行业在经历取消强制配储后的低迷期后,正在重建一条更加商业化、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伴随着政策调整,储能行业在发生一轮洗牌,真正能够提供市场收益的企业优势越发凸显。中信建投证券认为,新能源全面入市后,电价水平可能下降,峰谷价差拉大,通过自发配储有望提升收益。

宏观、行业新闻

1、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2、央行:前8个月新增社融26.56万亿元,新增贷款13.46万亿元,8月末M2同比增长8.8%。

3、国家网信办公开征求意见,鼓励金融机构探索使用数字人民币等新型支付方式开展跨境支付。

4、商务部:对于TikTok问题 中方维护本国企业正当合法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

5、餐厅预制菜需要明示,国标草案已过审即将公开征求意见。

6、国常会:部署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拓宽民间投资空间。

7、商务部:就美国对华集成电路领域相关措施发起反歧视立案调查。

8、财政部:财政部门将做好政策储备,主动靠前发力,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9、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闭幕,文旅项目集中签约超230亿元。

行情回顾

主题复盘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资讯中的内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做出保证。投资者不应将本资讯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以本资讯取代自己的判断。

本文内容和观点不代表选股通APP平台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在任何情况下,选股通APP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联系微信二维码 联系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