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证报报道,近期,复旦大学周鹏、包文中联合团队突破二维半导体电子学集成度瓶颈,成功研制全球首款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32位RISC-V架构微处理器“无极(WUJI)”。相关成果以《基于二维半导体的RISC-V32比特微处理器》为题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自然》。根据研究成果显示,无极处理器通过自主创新的特色集成工艺,通过开源简化指令集计算架构(RISC-V),在国际上实现了二维逻辑功能最大规模验证纪录(集成5900个晶体管),完成了从材料到架构再到流片的全链条自主研发。团队用微米级的工艺做到纳米级的功耗,而极低功耗的CPU可以助力人工智能更广泛应用。
中信证券认为,展望202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规模有望持续成长,云端算力高景气有望持续,同时期待端侧AI成为拉动半导体产业继续上行的新增长点。国内半导体产业作为科技新质生产力的底层基座,在政策支持、周期反转、增量创新、国产替代等多方面利好带动下,同时在端侧AI领域参与度更高的影响下,有望在下一阶段迎来更好的表现。
太平洋证券表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半导体产业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持续推动全球经济结构转型,半导体产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同时对我国技术自主可控有重要意义。需求端,终端市场需求触底回暖,特别是AI产业布局加快,带动半导体行业在2024年迎来复苏。产业链各环节因对需求变动敏感度和业务领域差异,短期信用质量呈现分化。技术端,新质生产力在半导体行业的核心体现是技术突破、工艺创新和智能化系统的应用。
公司方面,据上证报表示,
北方华创:公司深耕ICP刻蚀技术二十余年,已实现多个客户端大批量量产并成为基线设备。CCP领域,公司目前已实现逻辑、存储功率半导体等领域多个关键制程的覆盖。
新洁能:公司参股公司中科海芯开发的首款基于开源RISC-V内核的车规级MCU芯片,已于2024年完成研发验证并点亮,计划在2025年二季度量产,将率先应用于长城汽车智能驾驶系统。
芯源微:公司前道涂胶显影设备产品国内市场领先,其中物理清洗机继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
纳芯微:公司已实现车规产品全覆盖,成功卡位汽车产业半导体零器件,且在该领域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