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主题前瞻
1、稀土 | 北方稀土最新公告,根据稀土精矿定价方法及2024年第四季度稀土氧化物价格经测算并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2025年第一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调整为不含税18618元/吨。据查,2024年第四季度稀土精矿关联交易价格为不含税17782元/吨,此次价格环比涨幅为4.7%。
点评:国联证券研究所认为,稀土产业链需求端在新能源汽车、风电、家电、工业机器人领域等多重催化下有望回暖。供给端,国内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增速放缓,稀土矿端进口受美国、缅甸等地区进口扰动等影响难有增量。同时,随着我国稀土行业集中度提升,稀土集团在产业链的话语权以及对价格的把控能力有望提升,对稀土价格底部支撑力度有望强化。
2、V2G | 据新华社,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上海市新型储能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5-2030年)》,其中提出,要强化桩、网、车三端支撑,加快发展V2G应用场景;桩端加快推进小区V2G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公共充电场站V2G示范项目,力争到2030年,完成3万-5万个智能充放电桩建设。
点评:上证报指出,V2G是指车辆对电网进行能量双向传输的技术,电动车可以充当储能设备,当电网负荷低时吸纳电能,在电网负荷高时释放电能,赚取差价收益。研究机构表示,当前国内电动车保有量和单车带电量逐步提升,带动充电桩单桩利用率上升。考虑到2024年初车网融合政策正式出台,叠加我国V2G发展具备天然优势,相关产业链跟进积极,发展空间广阔。
3、机器人 | 据上证报,正在召开的消费电子展会CES2025上,银河通用、宇树科技、速腾聚创等中国机器人厂商均收到了诸多海外客户的询问和体验,宇树科技为本次展会准备的所有样机也已售出。在人形机器人之外,机器狗、机器猫、陪伴机器人、可穿戴机器人等多种多样的机器人类型也在CES中展出。
点评:华西证券研究所认为,人形机器人2025年有望实现0-1的过程,特斯拉有望引领量产落地过程,华为入局有望重建国内生态,整机厂与核心零部件厂同步受益。中金公司预计,至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有望达35万台,市场空间有望至581亿元。
4、脑机 | 据新浪科技,Neualink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公布,目前已有三名患者植入了脑机接口芯片Neualink。此前有报道称两位植入了该公司的脑机接口设备的患者在设备的帮助下,可以用意念控制鼠标光标,浏览互联网、看直播、在社交媒体上发帖,以及和朋友一起玩在线电脑游戏。
点评:证券时报指出,去年9月,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宣布,其实验性大脑植入设备“盲视”已获得美国FDA的“突破性设备”认定,从而加速其研发和上市进程。脑机接口是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国内对于脑机接口技术的监管和支持也在逐步推进。脑机接口产业综合性强,由电子技术、医学、计算机3个领域共同发展构成,经过脑电波发现、电极阵列进化、手术机器人、计算机算法等系列进展后开始逐步步入应用普及期。随着AI等技术的驱动,脑机接口未来市场空间望加速打开。机构预测,2030-2040年脑机接口全球每年的市场规模可能在700亿到2000亿美元之间。
5、光伏 | 1月9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数据,本周硅片价格扩大涨幅,其中N型G10L单晶硅片(182*183.75mm/130μm/256mm)成交均价涨至1.18元/片,涨幅达7.27%;N型G12R单晶硅片(182*210mm/130μm)成交均价涨至1.3元/片,涨幅达7.69%;N型G12单晶硅片(210*210 mm/150μm)成交均价涨至1.55元/片,涨幅达9.15%。除G12R高价暂未被下游完全接受外,其余尺寸本轮涨价均已规模成交。
点评:中证报指出,单晶硅片是光伏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下游电池片和组件的成本。近期硅片价格的上涨主要原因是供不应求,下游采购热情高涨,企业供货节奏明显加快,硅片库存消纳速度加快。
6、稀土 | 据澎湃新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在稀土电驱开采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克服了规模化应用中的技术瓶颈,使稀土采收率大于95%,浸取剂用量减少80%,开采时间缩短70%,所需电能节约60%,向环境排放的氨氮量降低95%,表现出潜在的经济可行性。最新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025年1月6日在线发表在《自然-可持续》(Nature Sustainability)。
点评:中证报指出,新型电驱开采技术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有望成为未来稀土开采的主流技术。另外,《稀土管理条例》自202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同时自去年11月起我国自缅甸进口的稀土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进一步强化了稀土的供给约束,利好相关矿业龙头。
7、民航 | 据中国民航网,1月9日,民航局召开2025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会议披露,2025年民航将夯实低空飞行安全管控基础,加强低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拓展低空飞行应用场景,统筹推进传统通用航空转型升级与新兴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释放低空经济发展潜力。据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点评:中证报指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正逐步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新引擎。随着国家对低空经济发展的日益重视,以及低空经济司的挂牌成立,低空经济即将迈入基建与产业融合发展新阶段。
宏观、行业新闻
1、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1月9日全天召开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听取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
2、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新型储能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5—2030年)》:围绕“光储端信”创新应用 深化储能技术与光伏、物联传感、能源信息等技术的跨界融合;2025年起新开工集中式陆上风电按不低于装机容量的20%、额定充放电时长不低于4小时配置新型储能;培育新型储能产业空间载体,在临港新片区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园建设,建立新型储能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
3、乘联会:12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到130.2万辆 同比增长37.5%;乘联分会崔东树:2025年汽车“价格战”将极其猛烈。
4、深市将于周六举行全网测试,事关延长债券回售业务时间及优化基金做市服务费支付方式。
5、高盛公司上调多家中国银行股评级。
行情回顾
主题复盘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