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早上壕!
先看海外要闻:
上周五,三大美股指午盘曾齐跌、全周累涨。标普收盘反弹至两年高位,道指跌超百点。收盘道指跌0.31%,标普500指数涨0.08%,纳斯达克涨0.02%。
财报后联合健康跌超3%。特斯拉跌超3%;微软三日收创历史新高、市值超苹果;英伟达终结六连涨,跌落历史高位,全周仍涨11%。财报后摩根大通涨超3%后转跌,美银跌超1%,富国银行跌超3%,花旗收涨1%。
PPI重振降息预期,上周五美债跳涨,两年期美债收益率盘中跳水17个基点,创八个月新低。美元指数一度转跌。收盘美国10年期基准国债收益率跌0.80个基点,报3.9578%,全周累计下跌8.61个基点。
红海冲突升级,原油盘中涨超4%,后回吐多数涨幅,两日反弹仍全周累跌。
黄金创美联储会后四周来最大涨幅,扭转四连跌,盘中曾涨超2%。美国天然气开年来每周涨超10%。伦铜连创四周新低,连跌四周。COMEX 2月黄金期货收涨1.60%,报2051.60美元/盎司。伦铝全周累跌将近2.4%,伦铜伦锌至少累跌超1.4%。
美联储去年亏了1143亿美元,美国赤字“雪上加霜”,前所未见。三大信号预警,3月一场危机的大戏或再度上演。高盛:欧美央行们是时候开始宽松了。
GPT Store上线即乱,山寨、刷量、违禁内容层出。
油轮公司Hafnia Ltd.(HAFNI.NO)暂停所有通过红海南端的航线。
国内重大事件汇总:
1、央行:2023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5.74万亿元;中国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7万亿元;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92.27万亿元,同比增长9.7%;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4万亿元 。
2、证监会召开线下发布会:行业机构普遍认为当期A股市场估值水平已处于历史低位,长期看已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扎实有序推进后续公募基金降费工作,同步出台配套支持性政策措施;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
3、发改委: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快项目开工建设。
4、金融监管总局: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鼓励银行机构在防控风险的基础上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
5、生态环境部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等。
6、住房城乡建设部和金融监管总局: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7、我国所有省份均已出台基本养老服务实施方案和清单。
8、国家卫健委:部分省份乙流占比超甲流建议高风险人群尽早接种流感疫苗。
9、防绕标套现,头部券商明确“禁止融资买入证券用于偿还融券负债”周一生效。
10、字节仍在洽购饿了么,收购价格尚有分歧。
11、上海奉贤取消外地单身限购:符合条件人士社保满3年可购房。
12、上周五,北上资金净买入农业银行[601288.SS、01288.HKEX]2.73亿元、通威股份2.01亿元,净卖出贵州茅台2.88亿元、汇川技术1.83亿元。
今日券商策略前瞻:
本周的券商A股策略偏向于拐点渐近,筑底期更应保持耐心。
建投策略陈果团队认为,最近虽然市场回调,但各项积极因素持续积累,居民消费有所增长,12月CPI环比转正,房地产支持政策落地将改善房地产供需结构,中美关系继续出现积极信号。鉴于此轮经济周期已持续较长时间,若下周(240115-240121)降准降息落地,或推动市场反弹。
中金策略李求索团队称,交易情绪再度降温也意味着资产价格已经计入投资者过于悲观预期,而与此同时对市场有利的因素也在边际增加,包括:1)市场估值处于历史较极端水平,截至1月12日,沪深300指数的前向市盈率8.8倍,对应股权风险溢价位于历史均值上方1倍标准差以上,机构重仓蓝筹股的估值风险已经得到充分释放。2)去年底至今PSL重启、存款利率调降以及部分城市地产政策优化等稳增长相关政策渐次落地,对经济的支持效果也有望逐步显现。
中信策略秦培景团队亦是认为,拐点即将到来:
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宏观经济平稳但预期依然偏弱,经济数据集中披露后货币政策有望率先加码,中国台湾地区选举落地,前期市场反应已较为充分,A股在未来2个月有望修复。
其次,从市场资金面来看,主动权益基金开年回撤幅度较大,绝对收益资金有止损压力,期指贴水幅度意外加大,引发一部分量化资金集中卖出现货,但同时公募零售端和外资的赎回率大幅降低,被动卖盘压力在衰减。
最后,从估值层面来看,主要指数、行业和机构重仓股估值均步入历史极值区域,预计险资和活跃私募是潜在增量资金来源。
今日题材方面:
1、券商 | 1月12日,中国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这也是这是自2021年9月24日后,中国证监会再次召开线下新闻发布会。根据华西证券整理,发布会主要有7大要点:1)科学合理保持IPO常态化,做好逆周期调节工作;2)防范“假利润真分红”和“清仓式分红”;3)加大回购的事中事后监管;4)加大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着力提高投资者长期回报;5)研究制定“逆周期布局”激励约束机制;6)扎实有序推进基金降费工作;7)回应个人养老金投资收益问题。
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在会上表示,证监会和交易所严把新股发行上市关口,优化新上市企业结构,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科学合理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去年9月到12月,月均核发批文和启动发行数量明显下降。
点评:中信证券认为,前期市场反应已较为充分,A股在未来2个月有望修复。二从市场资金面来看,主动权益基金开年回撤幅度较大,绝对收益资金有止损压力,期指贴水幅度意外加大,引发一部分量化资金集中卖出现货,但同时公募零售端和外资的赎回率大幅降低,被动卖盘压力在衰减。最后,从估值层面来看,主要指数、行业和机构重仓股估值均步入历史极值区域,预计险资和活跃私募是潜在增量资金来源。东吴证券表示,券业杠杆限制放松预期叠加行业头部效应,中信证券[600030.SS、06030.HKEX]等头部券商预计先行受益。
2、房地产 | 1月13日,微信公众号“上海奉贤”发布《奉贤区新城区域人才购房实施细则》,其中取消外地单身限购:符合条件人士社保满3年可购房。此外据新华社1月12日报道,住房城乡建设部和金融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通知明确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通知要求,对符合标准的项目,积极满足合理融资需求;对开发建设暂时遇到困难但资金基本能够平衡的项目予以支持。
点评:方正证券分析称,此次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建立,对房企集团公司债务风险和项目公司开发运营风险进行了有效区分,将有效改善部分金融机构对房企的避险行为,进一步巩固银企互信,以开发项目为支持对象或更具可操作性。同时将更加精准地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的开发贷款需求,开发贷占比有望提升,进而增进房企投资开工意愿,疏通房地产行业正循环通道。
3、卫星互联网 | 据参考消息1月12日援引俄媒报道称,中国拟在近地轨道建立由2.6万颗卫星组成的网络,将覆盖整个地球。2023年7月,上海证实成立了“G60星链”卫星互联网项目,计划将超1.2万颗卫星送入轨道。生产卫星的工厂已经开始运转,设计产能约300颗/年。另有约1000颗卫星将由私营企业银河航天科技有限公司送入近地轨道。此外,得到吉林省政府支持的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15年就开始将自己的卫星送入低轨道。到2025年年底前,长光卫星在轨卫星数量将增至300颗。
点评:根据赛迪顾问研究报告数据,地球近地轨道可容纳约6万颗卫星;到2029年,预计地球近地轨道将部署约5.7万颗卫星,届时拥挤程度高。同时,低轨卫星主要采用的Ku及Ka通信频段资源也逐渐趋于饱和状态。中信证券表示,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无线电规则》,近地轨道和频率按“先登先占”、“先到先得”的原则协调分配,因此轨道和频谱是太空中的稀缺战略资源,各国加紧布局以期获得先发优势。在此过程中,卫星产业的战略价值将逐渐显现。
4、人形机器人 | 1月12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经开区举办。这是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由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部件、大模型等企业共同组建。另外,目标规模达100亿元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也已注册落地,重点投向机器人本体、产业链零部件、产业链创新应用等领域。
点评:国泰君安[601211.SS、02611.HKEX]认为,2024年,特斯拉计划在工厂部署人形机器人,国内优必选、智元机器人公告将进入工厂产业化验证,三花、拓普等企业也纷纷投资建设机器人核心部件制造基地,人形机器人将迎来产业化元年。看好“3+3”关键核心零部件,即自动化控制核心三大件(电机电控、谐波减速器、行星滚柱丝杠),以及传感器三大件(力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
今日有2只新股申购:
1、盛景微:沪市主板,发行价格38.18元元/股,顶格申购需配市值8万元,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子控制模块、起爆控制器、放大器等,是国内爆破领域用电子控制模块龙头。
2、美信科技:创业板,发行价格36.51元/股,顶格申购需配市值11万元,公司专注于磁性元器件,网络变压器是公司的核心产品,是路由器、交换机、机顶盒、服务器等网络通信设备的关键器件。
再来看上市公司公告精华:
1、国盛金控:拟吸收合并公司全资子公司国盛证券,聚焦证券主业。
2、三丰智能:公司签署高端装备及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综合体合作协议。
3、大千生态:控股股东筹划洽商公司股份协议转让事宜。
4、赛恩斯:拟1.83亿元收购紫金药剂61%股权。
5、尤洛卡:拟1.35亿元转让南京领锐11.42%股权。
6、清源股份:公司不涉及BC电池片或其他电池片业务。
7、锦泓集团:预计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约299%到330%。
8、申能股份:预计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加约200%到230%。
9、西南证券:预计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幅约为85%到115%
10、圣农发展:预计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8.19%-75.23%。
11、中微公司:预计2023年净利同比增加约45%至58%。
12、西山科技:2023年净利同比预增39.35%—60.58%。
13、中绿电:预计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5.94%-63.58%。
14、杭州银行: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3.15%。
15、新凤鸣:预计2023年净利润10.3亿元-11.3亿元,同比扭亏。
16、白云机场:预计2023年净利润4.38亿元-5.36亿元,同比扭亏。
17、隆平高科:2023年预计实现净利1.65亿元-2.25亿元,同比扭亏。
18、同兴达:预计2023年净利4000万元—5500万元,同比扭亏。
19、超声电子:预计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7.22%-58.73%。
20、景业智能:2023年净利同比预减69.58%左右。
21、中京电子:预计2023年净亏损1.1亿元-1.2亿元,同比减亏。
22、安泰集团:2023年预亏6.3亿元左右。
23、黄河旋风:预计2023年净亏损6.45亿元。
24、宝泰隆:2023年预计亏损13.03亿元-17.63亿元。
25、中化国际:预计2023年全年亏损20.02亿至16.02亿。
26、三七互娱:拟以1亿元-2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27、东方通:拟以8000万元-1.2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28、海洋王:拟以6000万元-1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29、大连重工:拟以5000万元-1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