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谈】国内存储扩产确定性强,有望拉动上游设备和材料的业绩弹性


存储芯片产线建设是半导体设备需求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国内在DRAM、3DNAND领域占比仅为低个位数,后续继续扩产是趋势,资本开支投入确定性强,有望拉动上游设备和材料的业绩弹性。

【本文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代表平台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东方证券指出,存储芯片产线建设是半导体设备需求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国内在DRAM、3DNAND领域占比仅为低个位数,后续继续扩产是趋势,资本开支投入确定性强,有望拉动上游设备和材料的业绩弹性。

1)国内存储产能占比低,投入确定性强

全球芯片制造产能中,存储芯片占比超30%,存储芯片产线建设是半导体设备需求的主要来源之一。

存储芯片产品标准化程度高、规模效应显著,国内在DRAM、3DNAND领域份额占比仅低个位数。且国内存储领域技术差距与海外持续缩小:

DRAM领域,长鑫存储已达到1Xnm(16nm-19nm)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虽然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差距近年来逐步缩小;

NAND领域,长江存储2022年推出232层产品已比肩国际一线大厂。

目前国内存储厂商亟需在提升技术实力的同时扩大产能提升竞争力,未来资本开支投入的确定性强。

2)3DNAND堆叠层数增加拉动刻蚀及薄膜沉积设备需求

集成电路2D存储器件的线宽已接近物理极限,NAND闪存已进入3D时代。

3DNAND制造工艺中,增加集成度的主要方法不再是缩小单层上线宽而是增加堆叠的层数,当前叠堆层数正从96/128层向200层以上发展,层数增加导致晶圆厂对刻蚀设备需求量上升。

根据东京电子统计,刻蚀设备占FLASH芯片产线资本开支比例从2D时代的15%增长至3D时代的50%。

此外,3D工艺下,刻蚀要在氧化硅和氮化硅一对的叠层结构上,加工40:1到60:1的极深孔或极深的沟槽,3DNAND层数的增加要求刻蚀技术实现更高的深宽比。

3)中微公司高深宽比刻蚀技术持续取得突破

在存储器件中,极高深宽比刻蚀是最为困难和关键的工艺,是在多种膜结构上,刻蚀出极高深宽比(>40:1)的深孔/深槽。

公司自主开发了极高深比刻蚀机,该设备用400KHz取代2MHz作为偏压射频源,以获得更高的离子入射能量和准直性,使得深孔及深槽刻蚀关键尺寸的大小符合规格。

4)薄膜沉积设备在存储中应用众多,拓荆科技国内领先

拓荆科技自2010年成立就开始研制薄膜沉积设备中的最大的设备类别PECVD设备,在PECVD设备技术领域具有十余年的研发和产业化经验,并形成了覆盖全系列PECVD薄膜材料的设备,有望持续受益国内下游客户扩产。

5)看好国内存储产业链潜在扩产带来的上游业绩弹性

①设备环节关注:中微公司拓荆科技北方华创精测电子华海清科芯源微盛美上海中科飞测-U、万业企业

②材料环节关注:鼎龙股份安集科技

③封测环节关注:万润科技佰维存储

研报来源:东方证券,蒯剑,S0860514050005,看好存储厂商潜在扩产带来的上游业绩弹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资讯中的内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做出保证。投资者不应将本资讯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以本资讯取代自己的判断。

本文内容和观点不代表选股通APP平台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在任何情况下,选股通APP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联系微信二维码 联系微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