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了大几个月的创新药,终于调整了!
在写6月策略的时候,老邓就把创新药列我们的三大主线之一,但站在这个节点,肯定有不少朋友纠结:“现在冲进去会不会当接盘侠?”要解答这个问题,得从专业维度拆解赛道逻辑。今天老邓就要把创新药投资的机遇与风险掰开了讲!之前我在写宏观问题的时候,有人说老邓比较空,那今天都是干货!大伙要打起精神来看才行!
首先要明确一点,A股的医药公司有差不多490多家近500家,但能够成为创新药公司的,不到200家!
什么叫创新药?与传统医药有什么区别?
创新药是指通过利用化学、生物学、生物技术等创新手段,研发出在药物分子结构、作用机制、疗效与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显著创新性的药物,要历经严格临床试验和审批程序,获批后通常具有新颖作用机制,能填补临床治疗空白。其研发过程需投入大量资金与时间(平均耗时约10-15年,花费超10亿美元),专利保护期一般为20年左右。
它与传统医药的区别在于:传统医药多是通过化学合成、提取、发酵等方式获取的已存在多年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研发流程相对熟悉,许多专利保护期已过,面临仿制药竞争,而创新药研发成本高、价格昂贵,但疗效更显著、副作用更少,传统药则价格相对低廉,在临床广泛应用,不过疗效和副作用可能存在一定局限。
投入的成本与回报是成正比的。创新药的研发,颇有中国古代,寒窗苦读十余载,金榜题名天下知的味道。在这块,欧美创新药企短期大爆发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
美国BioNTech在mRNA疫苗上市前市值不足50亿美元,疫苗获批后市值飙升至超2000亿美元,PE从亏损直接跃升至40倍。
德国CureVac因新冠疫苗研发进展,市值半年增长10倍。
这印证小市值创新药企若有核心产品突破,存在“戴维斯双击”可能,而我国也存在多家企业当前市值不足150亿,具备类似潜力的A股上市公司,文中/文末我会贴一些出来。请老铁们仔细阅读,欢迎收藏、转发。
中国创新药的“弯道超车”领域:数据见证实力
前面老邓的文章已经讲过一个概念,从去年9.24以来的这一波行情,全球资本经历了几个对中国的重估,比如DeepSeek和宇树机器人带来的科技重估,东风快递、六代机和歼-10CE带来的军力重估,这次中美关税谈判带来的中国国力重估,那么创新药的爆发,就是对中国医药研发创新的重估。十年磨一剑的中国医药研发体系,在下列三个领域,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准。它们分别是:
1、肿瘤免疫治疗:PD-1赛道的国际化突破
我国在肿瘤免疫领域已从跟跑转向并跑。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作为国内首个PD-1单抗,不仅在黑色素瘤、鼻咽癌等瘤种中展现优异疗效,更实现海外授权,为国产创新药国际化破局。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等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合计超30%,形成“国产PD-1矩阵”。
2、抗体偶联药物(ADC):全球第一梯队的技术突围
我国ADC研发实力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占据全球40%以上的ADC管线。科伦药业的SKB264(TROP2ADC)在乳腺癌III期临床中展现优异数据,获默沙东授权推进全球化开发;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作为国内首个获批ADC,在HER2阳性乳腺癌及尿路上皮癌中客观缓解率(ORR)超70%,打破罗氏等欧美药企的技术垄断。
3、糖尿病药物:GLP-1赛道的后来居上
信达生物的GLP-1受体激动剂处于临床III期,有望成为首个国产长效GLP-1药物;部分企业布局GLP-1/GIP双靶点药物,II期临床显示减重效果达12.5%,媲美国际巨头产品。我国糖尿病患者超1.48亿,GLP-1类药物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500亿元,为创新药企提供广阔空间。
老邓认为,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在创新药的绝大多数投资机会,都会集中在以上三大领域。
2025年创新药三波行情的底层逻辑
今年,创新药上涨走了三波。
第一波:超跌反弹行情
春节回来之后,跟着大盘普涨,属于跌多了反弹的估值修复行情,没啥好说的。只不过去年跌得太猛,所以年初涨得也比较多。Wind创新药指数从1月中旬就开始涨,港股创新药板块更猛,累计涨幅超40%,这波就是“跌多了反弹”的逻辑。
第二波:“出海”赚美金引爆市场
2025年咱创新药企业“出海”成绩亮眼:三生制药把PD-1/VEGF双抗卖给辉瑞,先拿12.5亿美金首付,最高能拿48亿;恒瑞、联邦制药等也纷纷签下海外授权大单。诺诚健华奥布替尼授权给渤健,交易总额达12亿美元,推动市值翻倍。一季度咱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就达41起,总额369亿美金,快赶上2023年全年了。老外都来买咱的药,市场能不嗨吗?
这一阶段资金聚焦“国际化潜力股”,具备全球权益的创新药企市盈率(PE)平均提升30个百分点。
第三波:获批放量催化业绩兑现
截至5月29日,国内获批国产创新药34款,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百济神州泽布替尼获FDA扩展适应症,带动股价上半年涨幅超80%。恒瑞医药吡咯替尼新适应症获批,带动单季度股价上涨45%。科伦药业SKB264获NMPA突破性疗法认定,市值两周内增长60亿。
另外,在美国ASCO大会上,咱73项研究口头报告创历史新高。迈威生物的ADC产品联合治疗尿路上皮癌,客观缓解率87.5%,疾病控制率92.5%,数据一公布,股价直接起飞。临床数据就是创新药的“硬通货”,数据好=钱景好,资金自然蜂拥而至。
此阶段市场逻辑从“预期驱动”转向“业绩验证”,获批企业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回归至1.5-2.0的合理区间。
创新药的估值无论从哪方面,仍然处于相对低点
即使创新药涨了三波,从当下时点来看,老邓发现其绝对估值,整体仍然处于近五年20%分位以下。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6月12日PE-TTM为32倍,低于近五年80%的时间区间。港股创新药指数PE为27.64倍,处于近1年9.6%分位。对比2021年PE高点(85倍),当前估值已回落62%。
以恒瑞医药为例,6月13日,恒瑞医药A股股价为53.89元,其PE(TTM)为52.01倍,相较于2021年PE(TTM)120倍,已大幅下降,具备一定安全边际。
从相对估值来看,申万医药生物指数相对沪深300的PE溢价率处于近10年20%分位以下。创新药子板块PEG仅1.2,低于新能源(1.8)、半导体(1.5)等热门赛道。若参考欧美成熟市场创新药企平均PE25倍,我国创新药板块存在一定估值修复空间(30%-50%)。
因此,站在当下这个节点,不管是绝对估值还是相对估值,创新药整体板块相比大盘蓝筹仍然更具性价比。
未来催化剂:三大事件仍能对创新药进行持续刺激
1.ADA大会(6月20-23日):GLP-1数据窗口期
美国糖尿病协会大会将成为GLP-1类药物的“阅兵场”。华东医药司美格鲁肽注射液III期数据、博瑞医药BGM0504双靶点药物II期结果若超预期(如HbA1c降低2.5%以上),相关企业股价或迎20%-30%波动。历史数据显示,GLP-1药物临床数据超预期后,企业市值平均提升45%。
2.三季度FDA审批潮:国产创新药出海节点
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美国黑色素瘤适应症、康方生物依沃西单抗肺癌适应症预计Q3获FDA审批。若获批,参考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出海后市值增长路径,相关企业PE有望向国际接轨(从当前60倍升至80倍)。
3.政策落地:丙类医保目录扩容
2025年拟推出丙类医保目录,创新药报销比例有望从50%提升至70%。据测算,进入丙类目录的创新药年销售额平均增长40%,恒瑞医药卡瑞利珠单抗、信达生物信迪利单抗等大单品或受益,推动估值修复。
附录:ADA大会上可能寓所表现的A股
2025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第85届科学年会上,多家A股企业积极参与,展示了在糖尿病及相关领域的研发成果。这些企业涵盖创新药研发、原料药及CDMO等领域,其成果有望推动行业发展并影响投资格局。
博瑞医药(688166.SH):自主研发的全球创新双靶点激动剂BGM0504注射液(GLP-1/GIP多肽)备受瞩目。在Ⅱ期临床试验中,高剂量组患者24周平均减重达12.5%,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2.3%,数据表现优于部分已上市同类药物。其多项临床研究数据在ADA年会上以口头报告和大会海报形式发布。若BGM0504能进一步公布Ⅲ期临床的优异数据,或与国际药企达成合作意向,将提升市场对公司的预期,推动市值攀升和估值水平重新评估。
甘李药业(603087.SH):公司的GLP-1受体激动剂双周制剂博凡格鲁肽(GZR18)注射液以及基础胰岛素周制剂GZR4注射液的II期临床研究成果在ADA年会上以口头壁报形式展示。GZR18注射液是一种每周给药一次或潜在的每两周给药一次的GLP-1受体激动剂,旨在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及肥胖/超重个体的体重管理,目前全球开发已进入II期临床研究阶段;GZR4是一种超长效周制剂胰岛素,预计能提供更平稳的血糖控制与更优的降糖效果,全球开发也已进入II期临床阶段。这些成果展示有望提升甘李药业在糖尿病药物研发领域的影响力。
华东医药(000963.SZ):手握全球首个GLP-1/GIP/GCGR三靶点激动剂HDM1002,临床数据显示减重效果优于礼来替尔泊肽。虽然未明确其是否在ADA大会进行成果展示,但凭借其在GLP-1领域的研发成果,在行业内受到高度关注。若后续有相关数据在会议期间披露,可能会对公司在糖尿病和减肥市场的布局产生积极影响,提升市场竞争力。
恒瑞医药(600276):小分子口服GLP-1药物HRS-7535临床数据亮眼,36周减重22.8%,优于司美格鲁肽(13.7%);双靶点药物HRS9531进入Ⅲ期,被视作“国产版替尔泊肽”。虽然未明确在ADA大会的展示情况,但公司在GLP-1领域的研发进展使其成为行业焦点。若在会议期间有新的研究成果公布,将有助于提升公司在创新药领域的地位,为其在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疗市场的拓展提供支持。
信达生物(01801):全球首款GLP-1/GCGR双靶点药物玛仕度肽即将上市,减重同时改善脂肪肝,被国际医药媒体列为“2025年十大期待药物”。尽管未明确其在ADA大会的展示安排,但凭借该产品的创新性和市场潜力,受到市场广泛关注。若在会议上分享相关临床数据或研发进展,将增强市场对信达生物在GLP-1领域竞争力的信心,推动公司业务发展。
众生药业(002317):RAY1225(GLP-1/GIP双靶点)减重效果达国际一线水平,口服剂型研发同步推进。虽然没有明确其在ADA大会的展示信息,但在GLP-1领域的研发成果使其具备潜在的市场竞争力。若在会议期间有相关成果展示或信息披露,可能会引起市场对公司研发实力的关注,为公司在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疗药物市场的发展带来机遇。
药明康德(603259):作为全球领先的“一体化、端到端”的新药研发服务平台,凭借其CRDMO平台承接超60%的海外GLP-1药物合成订单。虽然未明确其在ADA大会上是否有直接的成果展示,但GLP-1药物市场的发展对其业务增长至关重要。通过参与ADA大会,药明康德可加强与全球药企的合作与交流,获取行业最新动态,进一步巩固其在GLP-1药物产业链中的地位,为公司业务拓展带来机会。
凯莱英(002821):深度绑定礼来、诺和诺德等巨头,GLP-1原料药产能扩张至万吨级,2024年相关收入同比增长超150%。公司在GLP-1原料药领域的优势地位使其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虽然未明确其在ADA大会的展示情况,但通过参与会议,凯莱英可进一步加强与客户的合作关系,了解市场需求,为公司在原料药生产和供应方面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诺泰生物(688076):GLP-1多肽原料药获海外大单,自主研发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即将报产,成本优势显著。虽然没有信息表明其在ADA大会上有展示活动,但公司在GLP-1原料药和生物类似药领域的进展使其在行业内受到关注。若能在会议期间与潜在客户或合作伙伴进行交流,将有助于公司拓展业务,提升市场份额。
结语:专业判断胜过情绪博弈
创新药板块当前处于“估值修复+业绩兑现”的双重驱动期,虽然短期涨幅显著,但对比欧美成熟市场,我国创新药企业在ADC、PD-1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已具备全球竞争力,估值仍处于历史洼地。对于投资者而言,摒弃“追热点”思维,聚焦“技术壁垒+国际化进度+估值性价比”三维度,才能在这场创新药的黄金时代中把握机遇。(数据来源:Wind、医药魔方、公司公告,截至2025年6月)
————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