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实施
今年10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量抵销管理办法》,将于25年1月1日起施行。
《办法》规定,重点碳排放单位使用碳减排量抵销碳排放量的比例不高于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当年确认的该单位年度碳排放量的5%,可用于抵销的碳减排量包括CCER和北京市审定的自愿减排量,且鼓励优先使用本地产生的碳减排量。
对于重点碳排放单位使用北京市行政区域外项目产生的CCER的抵销比例不超过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确认的该单位年度碳排放量的2.5%,鼓励优先使用河北、天津等与北京市签署生态环境、可再生能源等相关合作协议地区的CCER。
地方层面政策加速跟进碳交易
北京打出标杆效应之后,各地也都相应加速出台碳中和政策。
11 月 1 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发布《浙江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对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管理、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管理、年度排放报告核查、配额分配与清缴、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规定。
11 月 22 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做好福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023 年度配额履约清缴工作的通知》,明确对于履约存在缺口且确需通过交易市场购买的重点排放单位可于 2025 年 2 月 28 日前完成履约清缴工作,其余重点排放单位应于 2024年 12 月 25 日前完成履约清缴工作
11 月 27 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山西省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建立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碳排放核算及产品碳足迹等国家标准;2026 年起全面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
11 月 29 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开展碳足迹试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选择工作基础好、产业集中度高、产品优势明显、降碳潜力大的城市、行业、企业开展碳足迹核算,推进省级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和碳足迹标识体系建设,并于 2025 年 12 月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全国碳交易市场扩容在即
2024 年 9 月,《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与自愿减排市场衔接工作的通知》相继出台,我国绿电、绿证市场机制持续优化完善。
浙商证券表示,随着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全国碳交易市场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势在必行;2024 年启动实施作为首个管控年度,2027 年后深化完善。随着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的优先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排放量新增加约30 亿吨,全国市场占全国总量的比例或将从设立之初的 40%提高至 60%。
二、历史龙头表现
2021年11月8日,央行创设推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旨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
受此消息刺激,次日碳中和板块走强,前期碳中和龙头华银电力、长源电力双双涨停。
三、相关公司
据国泰君安梳理:
1)雪迪龙: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CEMS龙头
2)三峰环境、瀚蓝环境、绿色动力、光大环境:绿证与全国碳市场加速衔接,绿证交易将改善垃圾焚烧公司盈利能力以及现金流;
3)具备隐形碳税创造能力再生资源板块: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